【吴下阿蒙的成语解释及意思】“吴下阿蒙”是一个源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的成语,原意是说东吴名将吕蒙原本是个不学无术的武将,后来经过努力学习,变得才华横溢,令人刮目相看。后人常用“吴下阿蒙”来比喻那些曾经学识浅薄、后来通过努力变得很有学问或能力的人。
成语解析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吴下阿蒙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原意 | 吕蒙原本是吴国的一位武将,不喜读书,后来勤奋学习,变得非常有才学 |
现代用法 | 比喻一个人原本没有学问或能力,但后来通过努力变得很有才华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褒义 |
使用场景 | 用于称赞他人进步或自我反思 |
近义词 |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脱胎换骨 |
反义词 | 才疏学浅、一无所知、故步自封 |
成语故事简述:
在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吕蒙,他原本只擅长打仗,不喜欢读书。一次,孙权劝他多读点书,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吕蒙起初并不以为然,但在孙权的鼓励下,开始认真读书,渐渐地,他的见识和才能有了显著提高。后来,鲁肃见到吕蒙时,惊讶于他的变化,感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老兄你已非吴下阿蒙!”从此,“吴下阿蒙”便成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
成语使用示例:
- 小明以前成绩平平,现在却考上了重点大学,真是“吴下阿蒙”。
- 老张以前只会干活,如今还能写文章,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堪称“吴下阿蒙”。
总结:
“吴下阿蒙”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个人成长与改变的肯定。它告诉我们,只要愿意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实现自我超越,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