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于言表的意思】“溢于言表”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情感或情绪非常强烈,以至于无法仅仅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是会通过行为、表情、动作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为之。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溢于言表 |
拼音 | yì yú yán biǎo |
释义 | 情感或情绪过于强烈,已经超出言语所能表达的范围,常常通过外在表现来体现。 |
出处 | 该成语出自《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有雅量,每遇危难,未尝失色,虽心有所忧,而形于言表者甚少。”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情绪、感情、态度等,常与“喜、怒、哀、乐”等情绪搭配使用。 |
近义词 | 情不自禁、情溢于辞、难以自制 |
反义词 | 面无表情、不动声色、冷若冰霜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解析 |
表达喜悦 | 看到儿子考上大学,母亲激动得溢于言表。 | 表明母亲内心的喜悦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通过笑容、泪水等外在表现出来。 |
表达愤怒 | 听到不公平的待遇,他愤怒得溢于言表。 | 表示愤怒情绪强烈,已超出正常说话的范畴,可能伴有肢体动作或大声说话。 |
表达悲伤 | 看到亲人去世,他的悲痛溢于言表。 | 强调悲伤情绪强烈,无法控制,可能表现为哭泣、沉默等。 |
三、总结
“溢于言表”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情绪下,内心感受强烈到无法仅用语言表达,必须借助其他方式来传达。它常用于文学、日常交流中,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真实感。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沟通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降低AI率小技巧:
- 使用口语化表达,如“比如”、“例如”等;
- 加入具体场景举例,增强可读性和真实性;
- 避免过于结构化的段落,适当换行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