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个人简历】史思明是唐朝安史之乱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原为安禄山的部将,后在安禄山死后接掌叛军大权,成为叛军领袖。他的一生充满了权谋与动荡,最终因内部背叛而死。以下是对史思明的简要总结及详细资料。
一、个人简介()
史思明,原名窣干,字光明,突厥人,生于公元703年,卒于公元759年。早年投靠安禄山,成为其得力助手。安禄山称帝后,史思明被封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死后,史思明自立为帝,建立“大燕”政权,与唐廷对抗。他在位期间虽一度占据优势,但因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被部下所杀,结束了短暂的统治。
二、史思明个人简历(表格形式)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史思明(原名窣干) |
字 | 光明 |
出生年份 | 公元703年 |
卒年 | 公元759年 |
民族 | 突厥(或认为是粟特人) |
籍贯 | 不详(有说为营州,今辽宁朝阳一带) |
身份 | 安史之乱叛军首领、大燕皇帝 |
主要活动时期 | 公元755年—759年 |
所属势力 | 安禄山集团 → 自立“大燕”政权 |
重要事迹 | 与安禄山共起兵反唐;安禄山死后自立为帝;攻占洛阳、长安;最终被部下所杀 |
统治时间 | 公元757年—759年(约两年) |
死因 | 被部将安庆绪与李归仁合谋杀害 |
历史评价 | 权谋手段高强,但缺乏稳定治理能力,最终导致失败 |
三、总结
史思明作为安史之乱中最具影响力的将领之一,其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不容忽视。然而,他的统治缺乏稳固的基础,最终在内斗中走向灭亡。他对唐朝的冲击极大,也反映了当时中央集权制度的脆弱性。史思明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起伏,更是唐代由盛转衰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