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原文及翻译】《兵车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这首诗以一位征夫的口吻,描绘了因战事频繁而百姓被迫从军的悲惨现实,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全诗情感沉郁、语言质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
《兵车行》通过描写送别征夫的场景,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破坏。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是杜甫“诗史”风格的典型体现。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 车轮滚滚,马鸣萧萧,出征的人每人腰间都挂着弓箭。 |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 父母妻儿纷纷前来送别,尘土飞扬,看不见咸阳桥。 |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拉着衣服、跺脚拦路哭泣,哭声直冲云霄。 |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 路边的人问出征的人,他们只是说征兵频繁。 |
或从十五北防河,二十西击胡。 | 有人十五岁就去北方防守黄河,二十岁又去西方抗击胡人。 |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 边塞飘摇不定哪里能回去,遥远的边疆还能有什么? |
戍卒皆东北,将军俱南冠。 | 征士都去了东北,将军却成了俘虏。 |
男儿本自重横行,何须生入玉门关? | 男儿本应纵横沙场,何必活着回到玉门关? |
去时雪满天山路,归来泪尽血泪干。 | 出发时大雪覆盖天山道路,回来时泪水流尽,血泪干涸。 |
身处安乐不知苦,只知征战不思还。 | 他们身处安乐,不知道苦楚,只知道征战,不思归家。 |
三、作品特点总结
- 现实主义风格:杜甫通过真实场景描写,反映社会现实。
- 情感真挚:诗中充满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控诉。
- 语言质朴:用词平实,贴近生活,增强了感染力。
- 结构紧凑:全诗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四、结语
《兵车行》不仅是杜甫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篇章。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