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史记·屈原贾谊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重要列传,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西汉初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贾谊的生平事迹与思想成就。该篇不仅展现了两位文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他们在政治失意中的精神追求与人格魅力。
一、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出身贵族,曾担任左徒,参与国家政事。他主张联齐抗秦,但因遭贵族排挤,最终被流放。在流放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如《离骚》《天问》《九歌》等,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最终,他在楚国灭亡后投汨罗江而死,后世尊为“爱国诗人”。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
贾谊是西汉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早年以才学闻名,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升任太中大夫。他提出一系列治国建议,如“重农抑商”、“礼制改革”等,主张以儒家思想治国,强调道德教化。但由于权臣排挤,他多次被贬,最终抑郁而终。他的著作《治安策》《过秦论》影响深远,被誉为“汉之贾生”。
二、人物对比表
项目 | 屈原 | 贾谊 |
生卒年 | 约前340年—前278年 | 前200年—前168年 |
国籍 | 楚国 | 西汉 |
身份 | 政治家、诗人 | 政治家、文学家 |
主要贡献 | 创作《离骚》等诗歌,弘扬爱国精神 | 提出《治安策》,主张儒家治国 |
政治遭遇 | 受排挤被流放,最终投江自尽 | 多次被贬,抑郁而终 |
思想倾向 | 深刻的忧国情怀,浪漫主义色彩 | 强调礼制与道德教化 |
历史评价 |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 被称为“汉之贾生”,影响深远 |
三、结语
《史记·屈原贾谊列传》不仅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记录,更是对他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刻画。屈原的忠贞不屈与贾谊的远见卓识,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他们的经历虽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后世文学与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