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原文及白话译文】《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主持编纂的一部综合性著作,集儒、道、墨、法、阴阳等诸家思想于一体,内容涵盖政治、哲学、历史、天文、医学等多个领域。全书共26卷,160篇,被誉为“杂家”之首,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吕氏春秋》的部分原文进行摘录,并附上相应的白话译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涵和语言风格。
一、总结
《吕氏春秋》以“兼儒墨,合名法”的思想为核心,主张“因时变法”,强调顺应自然、重视教化与治理的结合。书中不仅有丰富的治国理念,也包含许多关于人生、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深刻见解。通过阅读原文与白话译文的对照,可以更直观地体会其思想精髓。
二、原文与白话译文对照表
原文 | 白话译文 |
“夫贤者之为人臣,其言可用,其行可则,其志可法。” | 贤能的人作为臣子,他们的言论可以采纳,行为可以效法,志向值得学习。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君子注重根本,根本确立了,道理自然就产生了。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天时不如地利重要,地利又不如人心团结重要。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百姓是最宝贵的,国家次之,君主最轻。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得到正道支持的人多,失去正道的人少。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在忧愁中生存,在安逸中死亡。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尊敬自己的老人,也要推及到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也要推及到别人的孩子。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天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不断自我完善,奋发向上。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陷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祸患中隐藏着福气,福气中也潜藏着祸患。 |
三、结语
《吕氏春秋》不仅是古代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原文与白话译文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思想体系和现实意义。它不仅适用于古代治国理政,对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建议读者在阅读时结合具体语境,细细品味其中的智慧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