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而有之出处于哪里】“兼而有之”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物同时具备两种或多种特质、能力或资源。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甚至误以为它是现代词汇。
本文将从成语“兼而有之”的来源出发,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出处与用法。
一、成语“兼而有之”的含义
“兼而有之”字面意思是“同时拥有”,引申为“在多个方面都具备”。例如:“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品德高尚,可谓兼而有之。”
二、成语出处
关于“兼而有之”的具体出处,目前并无明确的经典文献记载。它更像是一种现代汉语中逐渐形成的表达方式,常见于书面语和口语中。
不过,类似表达在古代典籍中可以找到相似的语义结构。例如:
- 《左传》:有“兼爱”、“兼听”等词,强调“同时兼顾”。
- 《荀子·劝学》:提到“兼并”、“兼取”等概念,虽不完全相同,但体现出“兼”字的使用。
- 《论语》:虽无“兼而有之”一词,但孔子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也体现了“兼收并蓄”的思想。
因此,“兼而有之”虽非古籍中的固定成语,但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兼而有之 |
含义 | 同时具备多种特质、能力或资源 |
出处 | 无明确经典出处,属现代汉语常用表达 |
相关思想来源 | 可追溯至先秦诸子思想(如《左传》《荀子》等)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事、物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或特点 |
类似表达 | 兼收并蓄、兼备、兼得、两者皆有 |
四、结语
“兼而有之”虽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它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体现了人们对全面性和综合性的追求。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事物发展,这种“兼而有之”的理念都值得借鉴。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意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也能在日常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