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分配法怎么算】在企业成本核算中,计划成本分配法是一种常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它通过预先设定的计划单位成本,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给受益部门。这种方法可以简化成本核算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一、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定义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企业在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时,根据事先制定的计划单位成本,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按照各受益部门的耗用量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是“先定计划,后分配”。
二、计划成本分配法的计算步骤
1. 确定辅助生产车间的总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2. 制定计划单位成本:根据历史数据或预算,确定每单位产品或服务的计划成本。
3. 计算各受益部门的消耗量:如水电、维修工时等。
4. 按计划成本分配费用:用各受益部门的消耗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得出应分摊的费用。
5. 调整差异: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通常计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收支。
三、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
特点 | 内容 |
简化核算 | 不需要复杂的分配率计算 |
提高效率 | 按计划成本快速分配 |
存在差异 | 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不一致时需调整 |
适用于稳定环境 | 在生产稳定、成本波动小的企业更适用 |
四、计划成本分配法的优缺点
优点 | 缺点 |
计算简便,易于操作 | 不能反映实际成本变动 |
有利于成本控制 | 差异调整复杂,影响利润准确性 |
适合标准化生产 | 对于多变的生产环境适应性差 |
五、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示例(表格)
辅助车间 | 总费用(元) | 计划单位成本(元/单位) | 受益部门 | 耗用量(单位) | 分配金额(元) |
供水车间 | 10,000 | 5 | 第一车间 | 1,200 | 6,000 |
第二车间 | 800 | 4,000 | |||
供电车间 | 12,000 | 3 | 第一车间 | 3,000 | 9,000 |
第二车间 | 1,000 | 3,000 |
> 说明:以上为假设数据,实际应用中需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设定。
六、总结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一种实用且高效的辅助费用分配方式,尤其适合生产流程较为稳定的企业。虽然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完全反映实际成本变化,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企业在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合理制定计划成本,并及时调整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以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