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诺必寡信出自于哪里轻诺必寡信的出处】“轻诺必寡信”是一句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许诺,否则容易失信于人。这句话虽简短,但蕴含深刻的道理。下面我们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出处
“轻诺必寡信”最早见于《论语·子路》篇。原文为:
> “子曰:‘……其言也讱,斯远鄙夫矣。’”
而“轻诺必寡信”这一说法则常见于后世对《论语》的注释和引申中,尤其是在《孔子家语》中有所体现。不过,最权威的出处应是《论语·子路》中的相关思想。
二、含义解析
“轻诺”指的是轻易地做出承诺;“寡信”则是指缺乏信用或失信。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轻易地许下诺言,那么他往往难以兑现,最终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这体现了儒家重视诚信、言行一致的思想。
三、用法与影响
“轻诺必寡信”常用于劝诫他人做事要谨慎,不可随意答应别人的事情,以免事后无法履行,损害自己的信誉。
此外,这句话也常被引用在教育、管理、人际关系等多个领域,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四、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轻诺必寡信 |
出处 | 《论语·子路》(引申自《孔子家语》) |
含义 | 轻易许诺的人往往难以守信 |
思想来源 | 儒家思想,强调诚信与言行一致 |
用法 | 劝诫他人慎重承诺,维护信誉 |
现代意义 | 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道德指导作用 |
五、结语
“轻诺必寡信”虽然只有四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言出必行,做到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社会交往,这句话都值得我们深思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