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当派是什么意思】“噶当派”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教派,全称“噶当巴”,意为“佛语教授”。该派由印度高僧阿底峡尊者(公元1042年圆寂)于11世纪初传入西藏,并由其弟子仲敦巴·嘉瓦迥乃(1005-1064)正式创立。噶当派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后来的格鲁派、萨迦派等教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噶当派的基本概述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噶当派(Gelugpa?不,正确名称为“噶当巴”或“噶当”) |
创始人 | 阿底峡尊者(印度僧人),仲敦巴·嘉瓦迥乃(西藏弟子) |
成立时间 | 11世纪初(约1055年左右) |
地理分布 | 主要流行于西藏拉萨、山南等地 |
宗教思想 | 强调戒律、修持、闻思修结合,注重显教经典与密法结合 |
教义特点 | 重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菩萨道次第广论》 |
影响 | 对格鲁派、萨迦派、宁玛派等均有影响 |
二、噶当派的历史背景
阿底峡尊者原是印度那烂陀寺的高僧,因当时印度佛教逐渐衰落,他应西藏地方势力邀请前往西藏弘法。他在西藏期间,系统整理了佛教教义,特别强调修行次第和戒律的重要性。他的弟子仲敦巴在拉萨附近建立热振寺,标志着噶当派的正式形成。
噶当派虽未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但其教义和修行方式被后世多个教派吸收和发展,尤其是格鲁派(黄教)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教理体系。
三、噶当派的主要贡献
1. 戒律与修行并重
噶当派强调严格遵守佛教戒律,认为戒律是修行的基础。同时提倡“闻、思、修”三学并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传承
阿底峡尊者的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成为后世各派学习的重要经典,尤其对格鲁派影响深远。
3. 推动藏传佛教的系统化
噶当派在藏传佛教的发展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将印度佛教思想与西藏本土文化相结合,促进了藏传佛教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四、总结
“噶当派”是藏传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教派,虽未独立成派,但在佛教传播和教义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以戒律为基础,强调修行次第,注重显密结合,对后世藏传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如今已不再作为一个独立教派存在,但其思想和精神仍深深影响着藏传佛教的各个分支。
注: 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与学术研究整理而成,力求客观准确,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