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是什么意思】“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比喻那些破坏群体秩序、影响整体利益的个别成员。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守规矩、行为不当的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害群之马 |
拼音 | hài qún zhī mǎ |
出处 |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而况乎伤人之性,害人之德,而欲以明之,岂不哀哉!……其在天地之间也,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故曰:‘圣人之治,莫若无为,无为则无不为。’”(后世引申为“害群之马”) |
本义 | 原指马群中危害马群的劣马 |
引申义 | 比喻破坏集体利益的个别成员 |
二、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不良分子 | 这个部门里有个害群之马,严重影响了团队的工作氛围。 |
描述破坏性人物 | 他虽然能力不错,但为人自私,是公司里的害群之马。 |
用于正式或书面语 | 公司决定清理害群之马,以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 |
三、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只是“坏人” | 实际上强调的是对整体的负面影响,而非单纯的道德问题 |
误用为“普通犯错者” | “害群之马”更侧重于对集体的破坏性,而非个人错误 |
不分场合使用 | 应根据具体情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词 |
四、总结
“害群之马”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个体行为对整体的破坏性影响。它不仅用于描述人的行为,也可用于形容事物、制度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与感染力。